长征五号是一场超级稳健的“冒险” | 环球时报
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受过科学训练的理性爱国者们组建的智库。科学素养,家国情怀,横跨文理,纵览风云。
长征五号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11月3日晚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实现首飞,并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又一超级事件,标志着中国向太空的运载能力跃上崭新台阶,跻身世界的一流行列。
长征五号发射
这枚被研制人员昵称为“胖五”的大推力火箭直径5米,为原有中国运载火箭直径的1.5倍,推力是过去的2.5倍,可以将25吨和14吨有效载荷分别送入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一全新能力必将为中国宇宙探索开辟出更大空间,支持中国人新的想象力。进一步的探月工程和火星探索都将建立在长五运载能力的基础上。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长五使用247项新成果,它的新技术使用率几乎达到100%,可以说它是“完全新造出来”的火箭。通常情况下,火箭新型号只会使用不超过30%的新技术。把如此多的技术创新汇集到长五身上,这看上去是有些冒险的。人们都知道,研制运载火箭是个大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小毛病都有可能导致发射失败,给航天事业造成打击。
然而长五非常稳健地实现了首飞成功,虽然3日晚上有技术原因导致了推迟发射,但是非常圆满的结局,总体上显示了箭上所用各项新技术的可靠性,以及整个中国运载火箭研制套路的高度成熟。中国航天人来到敢于设立新目标,并且有能力驾驭研发路上各种困难和复杂性的阶段,他们造就了一个强大的机制,就像一个超级流水线一样可以把种种梦想奇迹般地变成现实。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3日晚上站到了世界的前列,但我们起步太晚,与美国的航天总实力仍有很大差距。不过在这个时间点上中国航天人给了全国人民这样的信心:我们已经有了历经考验进一步追赶美国这样宇宙探索巨擘的可靠机制和能力,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没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
中国矿山不时出事故,有些样子挺漂亮的桥梁会莫名其妙垮塌。另外国产的马桶盖、电饭锅都让人对质量不放心,大城市里有时还会出重大踩踏事故,各地交通管理也常乱得一团糟。中国航天处在同一个社会文化的底盘中,但它偏偏神奇一般能够把我们社会深处的种种不严谨和“脏乱差”熨得平平整整,再多的参差不齐到了它这里,都成了齐刷刷的规范。
全世界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为91.5%,俄罗斯是94.9%,美国是93.1%,而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成功率高达97%。诚然,美俄的发射中包括不少重型火箭,技术难度更大,失败率更高些也情有可原。然而,中国航天在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的同一个社会里创造了世界最优的质量记录,还是具有特殊意义。中国航天不仅带给我们更大的宇宙探索雄心,还让我们看到“质量中国”崛起的希望。
阿波罗15号在发射台上——1971年7月25日,即将驱动阿波罗15号登上月球的土星五号火箭万众瞩目
有人说中国航天是不计成本、用国家的钱堆出来的。这完全是谬说。中国航天的总成本规模远远低于美国和前苏联,我们的资金使用效率是全球宇航界最高的之一。以中国航天并不多的总投入就走到今天的位置,这不仅是世界宇航界的范例,也为全球各领域的科研宏观管理做出了表率。
了解中国航天的人士都知道,那里既讲市场经济时代的科研治理规则,也弘扬为国家奉献的精神。钱学森等“两弹一星”元勋的高尚品德仍在航天界被珍视,潜移默化地传承。从科研中心到发射场,从中老年科研人员到入行不久的年轻人,航天队伍整体上有那么一股劲,人们很难给它下定义,它就在一次次准确发射中闪烁着。
我们知道,中国航天还有很多艰巨的任务要啃。他们自己说,一次重大成功后,整支队伍只能高兴一个晚上,因为第二天他们就要为如何战胜新的问题发愁。但无论如何,让整个国家为他们热烈鼓一次掌吧!他们的确是一支通过打一场场硬仗而走到了前面,并且得到了全国人民信赖的力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袁岚峰博士2016年11月3日就长征五号发射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李天阳的采访,部分观点反映在《环球时报》11月4日的社评《长征五号是一场超级稳健的“冒险”》中。
请关注风云学会的微信公众平台“风云之声”